高安中學校友吳凱豐榮獲第5屆“科學探索獎”
據《中國科學報》消息,第5屆“科學探索獎”獲獎名單于7月17日正式揭曉,48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,其中,高安中學2006年高中畢業的校友、現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吳凱豐研究員榮獲化學新材料獎,他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獎金,且可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。
據悉,“科學探索獎”設立于2018年,由楊振寧、饒毅、施一公、潘建偉、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。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,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、45周歲及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學家。
“科學探索獎”每年資助不超過50位青年科學家,今年實際資助48人,也是首次未滿額資助。獎項執行委員會介紹說,今年在評審中充分堅持了“寧缺毋濫”的原則,實事求是,以人為本。
至此,科學探索獎已資助來自10個學科領域的248位青年科學家。他們分布在26座城市、90所科研機構,平均年齡41歲,最年輕的獲獎人30歲(北京大學研究員黃芊芊,2020年獲獎人)。
這些獲獎人潛心探索,碩果累累。據統計,截至今年6月,“科學探索獎”獲獎人中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選年度“中國十大科學進展”,在知名學術刊物如CNS(《細胞》、《自然》、《科學》)上共發表論文29篇,有839篇SCI論文。
吳凱豐,男,1989年10月生,江西高安人?,F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、研究組長,兼任共青團大連市委副書記和遼寧省青聯常務委員。
吳凱豐2006年于高安中學高中畢業,班主任是陳忠武老師。2010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,2015年獲美國埃默里大學化學博士學位,之后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開展博士后研究,2017年5月加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。入選多個國家高層次人才專項。
據悉,“科學探索獎”設立于2018年,由楊振寧、饒毅、施一公、潘建偉、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。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,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、45周歲及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學家。
“科學探索獎”每年資助不超過50位青年科學家,今年實際資助48人,也是首次未滿額資助。獎項執行委員會介紹說,今年在評審中充分堅持了“寧缺毋濫”的原則,實事求是,以人為本。
至此,科學探索獎已資助來自10個學科領域的248位青年科學家。他們分布在26座城市、90所科研機構,平均年齡41歲,最年輕的獲獎人30歲(北京大學研究員黃芊芊,2020年獲獎人)。
這些獲獎人潛心探索,碩果累累。據統計,截至今年6月,“科學探索獎”獲獎人中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選年度“中國十大科學進展”,在知名學術刊物如CNS(《細胞》、《自然》、《科學》)上共發表論文29篇,有839篇SCI論文。
吳凱豐,男,1989年10月生,江西高安人?,F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、研究組長,兼任共青團大連市委副書記和遼寧省青聯常務委員。
吳凱豐2006年于高安中學高中畢業,班主任是陳忠武老師。2010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,2015年獲美國埃默里大學化學博士學位,之后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開展博士后研究,2017年5月加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。入選多個國家高層次人才專項。
吳凱豐主要研究領域是低維光電材料(量子點等)的激子、載流子及自旋超快動力學及其在新型能源和量子技術中的應用。迄今以第一/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、Nature Mater.、Nature Nanotechonol.(3篇)、Nature Photonics(2篇)、Nature Energy、Nature Commun.(6篇)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。獲得的國際國內獎項包括2023年科學探索獎、2022年日本化學會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獎、2021年美國物理學會Future of Chemical Physics 獎、2020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、2019年Elsevier出版社Robin Hochstrasser獎、2018年美國化學會Victor LaMer獎等。
吳凱豐近照